12月22日,“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在宿迁举行。与会专家学者线上线下互动,就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关键问题、典型经验等开展研讨交流,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论坛由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中共宿迁市委宣传部、中共宿迁市委党校、宿迁市社科联承办。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事关“三农”未来
“要发挥农业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必须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未来现代农业经营的重要方式和必然趋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承担重要使命。”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徐之顺提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丰富发展,关系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长远发展。大国小农和小农户长期存在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要坚定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方向,正确处理扶持小农户发展和促进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关系、家庭小规模经营与适度规模经营的关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市场反应灵敏,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采用能力强,具有从事绿色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优势,具有从事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精神,是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动能。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服务农业和农村发展,优化农业资源要素配置,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积极探索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员潘伟光认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要走高效生态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任务,要坚持把发展农户家庭经营和农民合作服务组织作为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创新的重要基础。创新政策制度环境,深化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产权制度、金融制度等改革,以城乡综合改革推动农业转移人口流动,扶持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形成规模经济。同时,鼓励和尊重农民群众的选择与实践创造,立足基本国情农情,有效借鉴国外农业经营体系的经验。
以组织创新引领乡村产业发展。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提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多元主体融合发展是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发展图景。在数字化背景下,农业经营体系变革与创新的重点在组织创新,要以大数据推动平台型企业兴起,推动形成农产品生态圈;健全产业协作协调机制,由商品逻辑为主导向服务逻辑为主导转变,构建产业共同体。乡村产业发展路径和举措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建设高水平市场经济体系,为要素优化配置、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创造条件;二是创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三是强化乡村产业发展的软环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完善服务体系。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现代农业的前进方向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姜葵表示,培育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破解谁来种地、谁来种好地难题,壮大乡村产业振兴的队伍和力量,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完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在政策措施层面,要处理好数量和质量、发展和规范、自我发展和行政指导三对关系,分级分类培育引导;做好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发展主导产业;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创造环境和条件;做好政策扶持和服务保障,确保政策优惠落地、落实。
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周莉雅认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新型组织方式,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龙头企业、农户等主体构成紧密的多元化利益共同体,农业经营组织方式的创新极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绿色化、品牌化、产业化程度,提高了农业农村资源的组织性、合作性、服务性。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经营风险高、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缺工问题突出、用地指标难落实、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要在政策支持方面稳定现有农业政策,完善财政投入机制,提高职业农民补贴,强化用地保障和融资保险支持;通过职业农民培训和企业家精神培育,提升新型职业农民上升空间。
强化科技服务和金融支持
壮大市场化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力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沈贵银谈到,市场化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农业企业、供销社、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社会组织等为主体,通过市场经济活动来传播和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供给模式。壮大市场化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力量,能够更好地适应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要求、适应科技需求的新变化、解决农业科技体系面临的新问题,既是推进新型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多元化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重要内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金融支持。要不断完善金融政策,更好地支持家庭农场发展。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张龙耀认为,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提档升级、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的实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加强、健康乡村建设的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以及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逐步健全等等,无不需要金融提供资金支持。农业生产规模化、现代化以及产业化程度逐年提高,也会大大提升对资金的需求。乡村振兴背景下家庭农场金融支持政策的完善,必须理顺促发展与强监管的关系,建立竞争性的农村金融体系,按照放宽准入、深化改革、健全风险防控机制的原则促进农村金融适度竞争,完善农村金融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家庭农场信用体系,建立问题校正和市场化退出机制。